资讯
返回

中学生生涯规划实施途径有哪些?如何落实分解?

 更新时间:2018-08-17 19:34:17

对于高中生而言,高考改革最大的变化是自主选择权增加了。高中生在进行科目选择时,必须要考虑自身的条件,今后的职业打算,如何选择科目,更利于目标的实现等。

这意味着,如果学生对未来的发展方向不明确,就需要承担高昂的选择风险,这时候,提前进行生涯规划教育成为高中生的刚需。

高中学生生涯发展规划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实施:

1. 开展多种形式的生涯规划指导。

学生可以借用测评工具进行自我测试,学校老师、家长可以共同配合对学生进行指导。

2. 开发内容丰富的生涯规划课程。

学校应尽早开设生涯规划课程,将生涯规划课程融入其他各个学科,并加强学生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更直观的理解职业,理解生涯规划的意义。

3. 引导学生制订科学合理的规划。

学生通过生涯规划有目的性地对高中三年进行学业规划,有助于在新高考下进行合理的选科。

如何落到实处?具体的步骤是哪些?如何分解呢?

第一步:对自己未来喜欢从事的职业做性向测试,测试其是否与自己的个性相符;

第二步:进行职业生涯测评,了解自己的性格、职业性向、潜能、天赋等;

第三步:分析自己的过往学习成绩,了解自己擅长的科目或薄弱科目;

第四步:认真审慎自己的兴趣爱好倾向;

第五步:听取别人的意见,特别是对自己的综合评价;

第六步:综合以上数据,确定自己的选课组合方式;

第七步:制定行动计划,逐项落实。如果经过分析,你决定立志当一名机械工程师。此时,你就要规划机械工程师的成长路径,如身体素能、学科选择、竞赛获奖、论文发表、创新发明、综合素质档案、大学及专业、硕博导师、就业地域和单位等。

如此,才能将理想化整为零、落到实处。总而言之,面对更多的选择权,高中生需要掌握行之有效的生涯规划系统教育,中学应当正确引导学生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和潜能,进行定位,为自己的目标搭桥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