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返回

新高考改革下“分层教学”成焦点

 更新时间:2018-01-04 21:33:59

随着新高考改革全面实施的步伐越来越近,不少学校已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相应的教学调整,积极探索实施“分层教学”。5月19日,“新高考改革下学生发展指导体系建设高端研讨会”在华南师范大学举行。会上,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乔志宏指出新高考方案更加突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如何选择学科组合,如何根据学生的程度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也成为中学目前重点考虑的问题。

“分层教学”实质是为了“因材施教”。南都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公民办教育方面,“分层教学”均有着不同程度的实践。在北京,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也试点走向融合。

公办学校分层教学师资不足

懂教育规律的人都明白“分层教学”非常有必要,然而,到底该怎样“分层教学”,需要学校从各个层面进行认真思考。在相仿年龄段,学生的接受能力是千差万别的,这就导致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水平也不一样。同样的内容,同样的老师,同一种教学方法,但就是产生不同的学习成绩。

广州市某重点中学的校长坦言,一直以来学校都想推行“分层教学”,但现实中还是遇到了很多阻碍。家长那一关很难过。只要有分层,家长就觉得是设立了“重点班”,就想着把孩子往所谓的“重点班”塞。这本身就有悖“因材施教”原则了。其实,学校是为了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与教学内容相匹配,达到最佳效能。为此,该学校选择的“分层教学”是这样的,中上及优等生分在一个班,班额稍大;普通的学生分在一个班,班额稍小,还特意多配了几个老师。“这样一来,家长的意见就少了很多,学校也得以把分层教学推行下去。”

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分层教学还会遇到哪些瓶颈?北京八一学校副校长朱凯在“新高考改革下学生发展指导体系建设高端研讨会”上指出,伴随着学生选择权的增加,这就要求学校不断创新教学方式,积极推进分层教学和走班制。在高考改革的新形势下,不同学生选择的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会有所不同,同一科需要有难易程度不同的教学班级可供选择,实施分层教学和走班制势必成为高中教育面临的一个新的改革课题。应当看到,实施分层教学和走班制对高中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安排和师资等都提出了很高要求,也会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如:短期内一些选课人数剧增的高中科目,可能产生教学场地和师资不足的状况。

民办教育利用科技因材施教

一方面公办学校在“分层教学”上进行了探索,适应新的发展,另一方面,民办教育尤其是教育培训机构则在个性化教学的基础上,利用科技,进一步实行“因材施教”。比如有机构就提出,根据学生和家庭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不同的学习产品,进行个性化教育、国际教育和特长教育。为了保证学生的适应度和学习效果,该机构对每一名学生进行入学测试,为他们匹配与学习能力相对应的课程,并为学有余力的中小学生提供进一步拓展、提高的课外培训服务。

同时,课外辅导机构与生俱来的市场基因,促使它为了提高竞争力而不断优化教育产品和服务。尤其在科技与教育融合方面,课外辅导机构正在发生剧烈变革。民办教育尤其教育培训机构在“互联网+教育”的应用层面做了很多创新性探索。比如直播、题库、自适应技术、O 2O双师课堂等技术正在与大数据、云计算与教育深度结合。利用大数据对不同学生做能力测评,然后根据每个孩子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生成学习报告,推送不同的作业,从而向“因材施教”层面靠近。

国内教育培训机构也在积极引进国外先进资源和技术。基于大数据分析和推荐系统,根据学生的内容结构、知识图谱和学习习惯,实时推荐适合当下学生的学习内容,同时为老师提供学情分析服务。

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走向融合

随着课外培训行业迅速发展,逐渐成为撬动校内教育改革的外力。课外培训机构开始尝试把在校外已经验证且行之有效的教育理念、工具、内容、服务、师资等资源,通过互联网输送到体制内,给公立教育带来改变。不少政府部门、公立学校已经购买了课外培训机构中的优质教育产品来扩大教育服务的供给面。

据人民网报道,2014年,北京市启动民办教育机构参与中小学教学改革项目,为期3年。该项目旨在充分发挥民办教育机构在师资、教学、课程、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师资和教育质量,带动学校整体提升办学水平,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从2015年起,此项工作被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新东方、好未来、学大等13家民办教育机构参与到东城、西城、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通州、昌平、大兴、平谷10个区的101所中小学的学科教学改革中。迄今,各机构共派出教师600余人进入学校,产生约18万课时,覆盖学生约4万人。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课外培训机构以更智能的方式敲开公立学校的大门。好未来教育云与阿里云达成战略合作、新东方牵手腾讯做教育云,沪江、猿辅导、分豆教育等在线教育公司也在对公合作方面积极探索。(南方都市报)